![专家称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 (大家说对吗)](https://www.1481.net/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专家称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 (大家说对吗)](https://www.1481.net/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专家现在已经成为了网友最不愿意看到的两个字,天天喊话的内容实在是太那个啥了。
喜欢的工作和挣钱的工作,应该怎么选择?3HFIT 董事长姚宁提出," 在 20 到 30 岁的年纪里,如果能够去做一件真正喜欢的事情,只要全情投入,就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年轻人其实在 20 到 30 岁的年纪当中,他其实第一时间不应该考虑他能够给他赚多少钱,而恰恰是他的青春能够给他带来多少的感知。"
如此偏激的言论,也是引起了网友吐槽,有网友甚至喊话希望专家都消失。
" 对 50 万以上存款征收利息税刺激消费 "
" 刚毕业的年轻人,要在公司附近租房,减少通勤时间 "
"90 后就要是刺激多多消费,不然怎么能享受生活 "
……
不少媒体也是点评称,"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 本身也不是个好建议。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专家学者,具备专业而广博的知识、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与人脉,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是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参考和智囊。
善用 " 专家观点 "、善听 " 专家建议 ",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警惕社会出现的反智主义,避免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
专家作为社会的脊梁,首先要坚持 " 知识中性 " 主义。不可否认,科学无边界,科学家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专家可以用立场代替思辨,而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 " 合理 " 的逻辑,然后再简洁、清晰、明了地表达立场。
其次,专家要有边界感、分寸感,不要评价自己不懂的领域,不要发表自己没底的言论。
最后,专家应当讲人话,为老百姓说话,不要讲鬼话。很多专家之所以会被老百姓批评,就是因为不食人间烟火,不断地在讲鬼话。什么是鬼话?第一种是让人听不懂的话,第二种是违背常识的话,第三种则是违背文明趋势的话。
公众也不需 " 神化 " 专家,认为专家说的就是金科玉律、宇宙公理。人类是渺小的,科学是有边界的。" 现实情况是,在遇到公共突发性事件时,老百姓们往往期待专家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百分百正确的答案,在很多情境下,这违背了科学判断不过是概率论的基本事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4332111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81.net/m/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