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云蒸霞蔚,粉墙黛瓦,几许人家?
小桥流水,深宅大院,如同书写于素淡白绢的水墨画卷,只待世人静静赏看。
如同遗落于时光深处的黑白剪影,只待世人温柔拾起。

说起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之一,以白墙黛瓦为主要外表特征为大众所熟知。
它们美的仿佛像是一幅幅水墨画般独树一帜,让人流连忘返。
而宏村也算是其中代表,有着“画里乡村”之称。
声名远扬的宏村,就像是一副摊开的水墨画,流水江南,烟笼人家,这便是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坐落在安徽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古称“弘村”,始建于南宋(公元1131年),最初只有13间房,俗称“十三间楼”。
当年宏村的始祖汪彦济举家游黟县奇墅村迁往此处,在此建造了13间房屋,之后经历各朝各代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大小。

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按村落的科学布局,汪氏族人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凿湖做牛肚,引泉为牛胃,挖水圳引流水,九曲十八弯蜿蜒牛肠,历经180余年的修建,高空俯瞰,终于形成了如一头青牛山前溪边悠闲静卧的“牛形村落”。



粉墙青瓦马头墙、高墙深院小窗户
宏村远观如写意潇洒,静看似工笔细腻。
条条古巷纵横,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白墙黑瓦,砖木石雕,书画楹联,千姿百态。

据说因徽州人多为经商的关系,所以选用白墙黛瓦。
黛色是青黑色,加上白墙。二者谐音为“清白”二字,意喻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经商都要清清白白。

徽派建筑也重视房屋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有“无水无山不成居”之说,所以大多数都坐落在依山傍水之地。

宏村也不例外,宏村有两湖。
中央有一湖叫月沼湖,当地百姓也会叫做月塘。是永乐年间开凿挖掘,用于饮用漱洗的。
南端一湖为南湖,当月沼湖的湖水不够人口繁衍众多的宏村居民使用时明万历丁未年又建造了南湖。
其中穿湖而过的画桥就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

漫步村中的民宅祠堂,只觉边边角角都写满精致。


无论房屋构件如廊柱门楣、窗棂漏窗,还是日常物件如桌椅几案、文房用具,随处可见雕塑的灵动身姿,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古人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给予着宏村村民和游人源源不断的营养,建于1811年的宗族学校南湖书院,培养了一批批贤能人才。
“乐叙堂”“承志堂”“树人堂”中陈设的楹联、砖雕、木雕图画,也一直激发着积极的正能量。

千年宏村,悠悠古镇。
晓雾未散,清晨的宏村格外柔美,整个村落都笼罩在一片飘渺之中,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
好似一幅水墨画,一切是如此朦胧而美好。

夜晚,华灯初上,湖中的倒影宛如一条条银蛇在池中舞动着、潘腾着。
四周静悄悄,只有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挂在深蓝天幕上,几户亮着灯的人家和斑驳无言的墙壁相映衬,此时若是弹上几曲古筝,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宏村,千百年来的春花秋月,夏蝉冬雪,被一笔一划烙印在画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4332111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81.net/m/4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