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百科网整理分享:竖三世佛,除了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一个未来佛弥勒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弥勒佛是一个胖大和尚。它袒胸露腹,箕踞而坐,大肚子滚圆凸出,手掐串珠,笑口常开。北京的潭柘寺,有一副对联,是专门描写弥勒佛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在《西游记》中,弥勒佛也有出场。在假雷音寺一节,弥勒佛用计收伏了黄眉怪,帮助唐僧师徒顺利度过了这一劫。剧版《西游记》中,弥勒佛便是一个“笑和尚”的形象。
其实,早期弥勒佛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根据佛经, 弥勒佛,名叫阿逸多,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思为慈悲。
传说,弥勒佛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弥勒佛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 修习佛法,成为了佛们弟子。他在释迦牟尼入灭之前去世。释迦牟尼曾预言道,弥勒佛离开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里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弥勒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世间,届时,他将托生于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诸事,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弥勒佛初来中土时,像是印度人的形象,圆头卷发,肤色黝黑,面带微笑,以眼观鼻,以鼻倾心,若有所思,庄重安样。后来,又变成了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佛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如来形的弥勒佛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
我们现在常见的笑口弥勒佛形象,出现在五代之后。它的原型是浙江的一个怪和尚契此,也就是著名的“布袋和尚”。
传说,契此的相貌神态,与如今的笑口弥勒佛的无二。他最擅长的是便是给人测祸福,非常灵验。此外,他卧于雪中而身不沾雪,行于大雨而通体不湿,四处坐卧不须铺盖,初夏秋冬一只口袋覆身足矣。若在某个店家讨到茶喝,该店的生意一准儿火,躺在那里睡上一觉,周围草木会格外茂盛。
契此与弥勒佛画上等号,是在他圆寂的时候。据说,契此圆寂时,也非常奇特。有一天,他来到奉化岳林寺的东廊,在一块盘石上端坐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
偈毕,契此安然而逝。人们细细琢磨,才知道原来这个大胖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于是,人们把他的肉身按于岳林寺西二里安葬,并起名为“弥勒庵”,然后又按照他的模样塑成“弥勒菩萨”,安放在天王殿中,受人膜拜。从此之后,笑口弥勒佛的形象便在中华大地上出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54332111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81.net/m/18440.html